第一章 赤云镇
推荐阅读:道长别装了,我们知道你会仙术、神农道君、神话之后、天倾之后、我在一战当财阀:开局拯救法兰西、为父只想静静看着你长生、混在末日,独自成仙、别这么对我、万相之王、重回1982小渔村、
绵延百里的大山巍峨耸立,清晨的薄雾刚散,鸟声嘹亮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好闻的青草味。
赤塔村坐落在赤云山脚下。
天刚亮,家家户户的汉子就扛着锄头去了地里,女人们在家里烧火做饭,袅袅白烟从烟囱中漂出,带着浓浓的烟火气。
安悦锦抱着木盆从河边回来,里面放着刚刚洗好的衣服。
刚拐弯,安悦锦就碰到了里正媳妇,笑着打招呼:“李婶子,吃了吗?”
“小锦啊”李婶子笑眯眯打量了一下安悦锦,心里啧啧称奇,这丫头自从病了一场,性格真是变了不少。以前见了人跟个闷葫芦似的,一声不吭,现在倒是会乐呵呵的打招呼了,还是这样招人稀罕。
说话间,李婶子心里对安悦锦又多了几分好感。
“没呢,我家里的几个爷们下地还没回来。对了,小锦一会有牛车去镇上,你去不去?”
赤塔村只有里正家有牛车,没有固定去镇上的时间,想要搭车的要提前和里正家说好,每人给两文钱。
安悦锦一早就告诉了李婶子。
“去,那李婶子您先忙,我现在就回去收拾收拾。”安悦锦按耐住心里的激动,和李婶子道了谢,匆匆往家走。
半个月前安悦锦在酒会上中枪,再一睁眼就到了这个陌生朝代。
从世界富豪榜第一的ceo突然变成了穷山村的一个小农女,还有一个被抛弃的柔弱母亲,安悦锦心里有一种哔了狗的感觉。
不过,既来之,则安之。
看着四处漏风的茅草屋,以及隐隐要见底的面缸子,安悦锦心底警铃大作。
若不想刚活过来没几天就被饿死,首要任务就是赚钱!赚钱!赚钱!
安悦锦到家的时候,原主娘柳清霜已经把早饭摆在了桌子上。
她温柔的招呼女儿:“小锦,快来吃饭,剩下的活娘来做。”
“唔,很快的,娘先吃。”安悦锦手脚麻利的将衣服晾上,将湿手在身上蹭了蹭,转身向桌边走去。
破旧的小方桌上放着两碗清亮的野菜汤以及两个干巴巴三合面馒头。
安悦锦拿起一个馒头,咬了一小口,慢慢的嚼着。
干巴巴的馒头剌的嗓子疼,嚼了半晌还是咽不下去,安悦锦无奈,只能端起汤喝了两口。
清清淡淡的汤像白开水一样,曾几何时,对着满桌子山珍海味,她也提不起胃口。如今,竟落魄的连喝汤都放不起盐巴……
“娘,李婶子说一会有牛车去镇上,我跟着去看看,家里可有什么需要添置的?”
“待会你把这次的绣活给绣坊送去。”柳清霜说着转身回了趟屋,不多时拿着一个破旧的包袱出来,她将包袱递给安悦锦,嘱咐道“和绣坊把钱结了,再买些米和盐回来。”
包袱不沉,上面打着两个补丁,却干干净净,里面的东西包的很严实,可以看出整理东西的人很用心,生怕弄脏弄坏。
安悦锦接过包袱,心里微微发酸,这么点东西,怕是柳清霜不眠不休赶制半个月才完成。
家里只有两亩佃出去的地,每年的租子勉强够母女二人的口粮,一家子的花销全靠柳清霜的绣活。
安悦锦赶到李婶子家的时候,村里的人也都刚到。她给了两文钱,挑了一个靠边的位置坐好。
去镇上的都是村里的妇人,看见安悦锦抱着包袱,笑着搭话:“锦丫头又去给你娘送绣活?”
“是啊。”安悦锦乖巧的笑笑,态度并不热络。
“咱们村,也就你娘有一手好绣活,哎呀,绣的那东西跟真的似的,一看就让人稀罕的不得了。绣这么一大包,得挣不少银吧。”原来前边全是铺垫,最后一句才是重点!
妇人说这话的功夫,一双小眼睛已经滴溜溜地在包袱上打了好几个转。
安悦锦忍不住在心里吐了吐舌头,这种事还是少搭理的好,别管说什么都会惹人眼红。
她学着原主的样子,紧了紧包袱,不好意思的笑了笑,垂下头。
一副拒绝说话的样子。
“嗨,这孩子,还不好意思上了。”妇人见安悦锦不接话,下不来台,只能自己找台阶,酸里酸气的,“婶子就是问问,又不抢你家的银子,护的跟什么似的。”
别看车上的其他人不问,但心里都跟抓痒痒似的想知道。这就是人的劣根性,哪怕眼红,也想把人摸得底清……
本来都竖着耳朵听着,见那妇人的话变了味,赶紧有人出来打圆场,省的说了什么不该说的,显得一车人欺负一个孩子。
“行了行了,大柱家的,早上吃了那么多窝窝都堵不上你的嘴。”
这话一出,全车的人都哄笑起来,
村里人都知道,被叫做大柱家的妇人喜欢吃棒子面窝窝,一顿能吃五个,人也长的胖胖乎乎,时常有人拿这个和她开玩笑。
“你个骚蹄子,老娘吃你家的了。”大柱家的叉腰就骂了回去,脸不红气不喘,倒也没再扒着安悦锦不放。
安悦锦轻轻吐了口气,牛车这个时候也动了起来,慢悠悠地向赤云镇上赶去,车上相熟的三三两两的都凑在一块聊天,也没人在找安悦锦搭话。
安悦锦乐得自在,一面抱着包袱,一面观察着乡间小路的景色。
到了镇上,安悦锦先熟门熟路的去了绣坊。
赤云镇东街最繁华的地方,有一处上下两层的店面,门上挂着一个大牌匾,书着“衣锦轩”几个大字。
安悦锦甫一进门就有人迎了上来。
“安姑娘来了,把东西给我就行,我带你去结钱。”来人是一个圆脸姑娘,显然认识安悦锦。
安悦锦道了声谢,就将包袱递了过去。
一个荷包十文,一条帕子十五文,因为柳清霜在绣坊做的时间长了,绣工也好,所以掌柜的给一个荷包十五文,一天帕子给十八文。
安悦锦这次带来了二十个荷包,十条帕子,一共是四百八十文钱。
圆脸姑娘将一串沉甸甸的铜板放到安悦锦手上:“安姑娘数数,钱数可对?”她说话的声音清脆悦耳,一笑起来甜甜的,脸颊上还有两个小酒窝,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。
赤塔村坐落在赤云山脚下。
天刚亮,家家户户的汉子就扛着锄头去了地里,女人们在家里烧火做饭,袅袅白烟从烟囱中漂出,带着浓浓的烟火气。
安悦锦抱着木盆从河边回来,里面放着刚刚洗好的衣服。
刚拐弯,安悦锦就碰到了里正媳妇,笑着打招呼:“李婶子,吃了吗?”
“小锦啊”李婶子笑眯眯打量了一下安悦锦,心里啧啧称奇,这丫头自从病了一场,性格真是变了不少。以前见了人跟个闷葫芦似的,一声不吭,现在倒是会乐呵呵的打招呼了,还是这样招人稀罕。
说话间,李婶子心里对安悦锦又多了几分好感。
“没呢,我家里的几个爷们下地还没回来。对了,小锦一会有牛车去镇上,你去不去?”
赤塔村只有里正家有牛车,没有固定去镇上的时间,想要搭车的要提前和里正家说好,每人给两文钱。
安悦锦一早就告诉了李婶子。
“去,那李婶子您先忙,我现在就回去收拾收拾。”安悦锦按耐住心里的激动,和李婶子道了谢,匆匆往家走。
半个月前安悦锦在酒会上中枪,再一睁眼就到了这个陌生朝代。
从世界富豪榜第一的ceo突然变成了穷山村的一个小农女,还有一个被抛弃的柔弱母亲,安悦锦心里有一种哔了狗的感觉。
不过,既来之,则安之。
看着四处漏风的茅草屋,以及隐隐要见底的面缸子,安悦锦心底警铃大作。
若不想刚活过来没几天就被饿死,首要任务就是赚钱!赚钱!赚钱!
安悦锦到家的时候,原主娘柳清霜已经把早饭摆在了桌子上。
她温柔的招呼女儿:“小锦,快来吃饭,剩下的活娘来做。”
“唔,很快的,娘先吃。”安悦锦手脚麻利的将衣服晾上,将湿手在身上蹭了蹭,转身向桌边走去。
破旧的小方桌上放着两碗清亮的野菜汤以及两个干巴巴三合面馒头。
安悦锦拿起一个馒头,咬了一小口,慢慢的嚼着。
干巴巴的馒头剌的嗓子疼,嚼了半晌还是咽不下去,安悦锦无奈,只能端起汤喝了两口。
清清淡淡的汤像白开水一样,曾几何时,对着满桌子山珍海味,她也提不起胃口。如今,竟落魄的连喝汤都放不起盐巴……
“娘,李婶子说一会有牛车去镇上,我跟着去看看,家里可有什么需要添置的?”
“待会你把这次的绣活给绣坊送去。”柳清霜说着转身回了趟屋,不多时拿着一个破旧的包袱出来,她将包袱递给安悦锦,嘱咐道“和绣坊把钱结了,再买些米和盐回来。”
包袱不沉,上面打着两个补丁,却干干净净,里面的东西包的很严实,可以看出整理东西的人很用心,生怕弄脏弄坏。
安悦锦接过包袱,心里微微发酸,这么点东西,怕是柳清霜不眠不休赶制半个月才完成。
家里只有两亩佃出去的地,每年的租子勉强够母女二人的口粮,一家子的花销全靠柳清霜的绣活。
安悦锦赶到李婶子家的时候,村里的人也都刚到。她给了两文钱,挑了一个靠边的位置坐好。
去镇上的都是村里的妇人,看见安悦锦抱着包袱,笑着搭话:“锦丫头又去给你娘送绣活?”
“是啊。”安悦锦乖巧的笑笑,态度并不热络。
“咱们村,也就你娘有一手好绣活,哎呀,绣的那东西跟真的似的,一看就让人稀罕的不得了。绣这么一大包,得挣不少银吧。”原来前边全是铺垫,最后一句才是重点!
妇人说这话的功夫,一双小眼睛已经滴溜溜地在包袱上打了好几个转。
安悦锦忍不住在心里吐了吐舌头,这种事还是少搭理的好,别管说什么都会惹人眼红。
她学着原主的样子,紧了紧包袱,不好意思的笑了笑,垂下头。
一副拒绝说话的样子。
“嗨,这孩子,还不好意思上了。”妇人见安悦锦不接话,下不来台,只能自己找台阶,酸里酸气的,“婶子就是问问,又不抢你家的银子,护的跟什么似的。”
别看车上的其他人不问,但心里都跟抓痒痒似的想知道。这就是人的劣根性,哪怕眼红,也想把人摸得底清……
本来都竖着耳朵听着,见那妇人的话变了味,赶紧有人出来打圆场,省的说了什么不该说的,显得一车人欺负一个孩子。
“行了行了,大柱家的,早上吃了那么多窝窝都堵不上你的嘴。”
这话一出,全车的人都哄笑起来,
村里人都知道,被叫做大柱家的妇人喜欢吃棒子面窝窝,一顿能吃五个,人也长的胖胖乎乎,时常有人拿这个和她开玩笑。
“你个骚蹄子,老娘吃你家的了。”大柱家的叉腰就骂了回去,脸不红气不喘,倒也没再扒着安悦锦不放。
安悦锦轻轻吐了口气,牛车这个时候也动了起来,慢悠悠地向赤云镇上赶去,车上相熟的三三两两的都凑在一块聊天,也没人在找安悦锦搭话。
安悦锦乐得自在,一面抱着包袱,一面观察着乡间小路的景色。
到了镇上,安悦锦先熟门熟路的去了绣坊。
赤云镇东街最繁华的地方,有一处上下两层的店面,门上挂着一个大牌匾,书着“衣锦轩”几个大字。
安悦锦甫一进门就有人迎了上来。
“安姑娘来了,把东西给我就行,我带你去结钱。”来人是一个圆脸姑娘,显然认识安悦锦。
安悦锦道了声谢,就将包袱递了过去。
一个荷包十文,一条帕子十五文,因为柳清霜在绣坊做的时间长了,绣工也好,所以掌柜的给一个荷包十五文,一天帕子给十八文。
安悦锦这次带来了二十个荷包,十条帕子,一共是四百八十文钱。
圆脸姑娘将一串沉甸甸的铜板放到安悦锦手上:“安姑娘数数,钱数可对?”她说话的声音清脆悦耳,一笑起来甜甜的,脸颊上还有两个小酒窝,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。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9xbd.com/xs/10/10460/6263556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s://www.9xbd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