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2章 总得打一场硬仗立立威
推荐阅读:混在末日,独自成仙、别这么对我、万相之王、重回1982小渔村、不是吧君子也防、你们修仙,我种田、神农道君、赤心巡天、夜玄周幼薇、我在乱世词条修仙、
十一月二十四,绵竹城下。</br> 一层层的防箭藤盾和原木搭建的阵屋,布列在绵竹城外七八十步至百余步远的空地上。</br> 掩体和地面上,间或有凌乱的箭矢插在其间,远远望去,尾羽的白毛随着阵风微微摆动,如尚未枯败的芦苇荡。</br> 简陋的护城壕上,有数处被土方堆填的缺口,旁边凌乱散落着十几辆带着防箭护盾的推土车,还有些许民夫辅兵的尸体,身上都插满了箭矢。</br> 看得出来,这绵竹城里的守军,防御火力还是非常凶猛的。</br> 饶是进攻方采用了跟此前佯攻涪城时一样的战术配置、试图破坏绵竹城的外围防御工事,但还是被守军密集的强弩造成了不少的伤亡。</br> 一些推土车的防箭护盾看似也不太好使,不得不在初战之后,拉回去重新加固,改装更厚实、覆盖更全面的护盾。</br> 但如此一来,车体本身也必然变得更加沉重。要确保填河的辅兵推车时能快速推动,就只能减少每次运载的土方量,这无疑也会拖慢进攻的效率。</br> 张飞和魏延花了两天时间破坏绵竹的外围防御,效果却不是很好。回营之后,也少不了重新合计战术部署,试图做出调整。</br> 为此,他还专门找来了这几天一直深居简出的法正,一起参详战术。</br> 至今为止,张飞在前线并没有随军携带高级谋士,庞统作为太尉府长史,还是要坐镇后方梓潼,统管北线全局的,这也是战前刘备本人做出的部署,庞统也不敢违抗。</br> 但庞统也不知道,这个部署,其实是诸葛瑾暗中建议刘备实施的。诸葛瑾当时明面上提出的理由,自然是“上下自有主者,身负方伯之任者,不宜亲理细事”。</br> 实际上只有诸葛瑾自己清楚,他就是担心张任严颜之类的守将身负什么宿命buff,攻坚这些人镇守的城池时,还是别让高层文武身先士卒比较好。</br> 庞统上不了前线,张飞也就只能找刚刚来投的法正多聊聊具体战术。</br> 一开始张飞也没敢期待法正这种文官,在军事上能有多少造诣。但开战之前,诸葛亮就曾经书信提点过张飞,说法正作为曾经的刘璋军北线监军,对刘璋军的防务虚实、诸将特点肯定深有了解。</br> 所以不管法正军事才能如何,多听听他的话肯定没错的,至少有很大的情报价值。张飞觉得很有道理,也就养成了遇到不了解的情况就先问法正的习惯。</br> 合作了几天之后,张飞才诧异于自己捡到宝了,因为法正不仅仅是深知敌军底细,而且真的颇懂兵法。</br> 只可惜,法正为了维护一下自己的人设,目前还没有明着参加军议献策,都是私下里关起门来跟张飞、魏延私聊。</br> 此时此刻,张飞照例又在大帐外支了一堆篝火,煮了一头野猪和一条野狼,温上一瓮浊酒,法正刚到,他就拉着法正入座,然后郑重求教:</br> “还请孝直教我!这绵竹究竟该如何攻取才好。前几日倒是我轻敌了,本以为张任跟孝直有点交情,也能跟涪城时那般,只要攻势够凌厉迅猛,就能吓住他。到时候再恩威并施,或能破城。</br> 没想到这张任如此冥顽不灵,而且城内怎会有如此之多的强弩?开战之前,你不曾利用职权,把此地的军需储备调走么?”</br> 面对张飞的抱怨,法正也只能委婉指出自己的难处:“在下此前只是兼着监军之职,军队的指挥调度,非我所能越权。便是当初劝张任分兵回守绵竹,也只是为了把他调开,便于我在涪城那边下手。</br> 我素知张任此人,对刘璋颇为忠义,非等闲可以拉拢。我们在涪城捡了便宜,在绵竹这儿自然要打一场苦战,迟早要还的。</br> 至于这城中的军需、强弩数量,也确实不少,但并非我任上时调运。应该是上个月两军生出冲突之后,刘璋就从成都武库往前方各城调运了。都没等调运到涪城前线,便已开战,我也无法插手——说到底,还是开战的时机不够突然,给了刘璋备战的时间。”</br> 法正说这番话时,最后免不了流露出一些抱怨的情绪。毕竟法正这人,在道德底线上是跟庞统差不多灵活的,甚至比庞统更略微灵活一点。</br> 所以在他看来,既然兵不厌诈,那就要以最大化捞取实际利益为准。主公还是太妇人之仁了,当初跟刘璋闹僵关系后,还走流程耽误了二十多天才正式开打,这才给了后方备战增援的机会。</br> 要是当初立刻开打,说不定绵竹等地的防御准备也没那么充分。</br> 而且当时法正和庞统演双簧、把刘备刘璋之间的关系破坏掉后,刘璋对法正的信任就已经降低了。后续刘璋安排的备战和增援,法正都插不上手,是刘璋直接从成都安排的,他又有什么办法?</br> 张飞听完这些前因后果,也不好再责怪法正没有提前多挖坑多内应,只能是放弃一切幻想,认认真真打一场硬仗。</br> 而一旁的魏延,倒是颇能领悟大领导的意图,还借着这个机会,用他战前听到的一些训诫,转过来安慰张飞:“三将军也不必苦恼,开战之前,司徒就曾教导过我们,蜀中之战,不能杀伐破坏太大,但也不能完全不打硬仗。</br> 如果杀伐过重,那是在破坏蜀地的民力和备战潜力,这里将来都是主公的地盘,还是要多加体恤。但如果完全靠敌军望风投效,也难免难以立威,战后想要推行种种变法,也难免有死硬阻挠之人冒头。</br> 司徒和令君推行的那些新法,无论代役钱还是租庸调,都是会损及本地原本的豪强大族的利益的,也会让蜀中人士往外增援的钱帛物资比刘璋统治时多。</br> 只要是动了蜀地之人的钱,他们就不可能乖乖心服,将来若是因为一开始没打怕,再想反抗,就反而不美了。”</br> 张飞经过这些年的历练,军事上的成长非常明显,但政治上还是比较弱的。诸葛瑾的这番战前教导,他就没怎么关注,更别提学进去了。此刻还是被魏延提醒,才稍稍听进去了些,也能设身处地理解。</br> 张飞不由服气地感慨:“子瑜还说过这话?倒是高瞻远瞩,仔细想想,确实是这么個道理。问别人兜里掏钱去别处使,谁会心甘情愿呢。益州人在刘璋治下十几年,从不用往蜀地之外的地方上贡,将来却是必须蜀钱外运了,再开明的善政,也难免有人反对,还不如把反对之人先震慑住!”</br> 张飞却不知道,诸葛瑾战前这番论断,是借鉴了后世那么多深刻的历史教训的。</br> 当今之世,只有诸葛瑾这个穿越者,才知道后续一千多年里,蜀地历朝历代的治乱反抗。</br> 凡是蜀地被中央朝廷兼并之后,如果兼并的过程彻底打服了,那么战后把蜀地割据政权的物资往外调运,也就容易些,推行新的变法也容易些。</br> 但是如果是中央朝廷的军队刚刚翻越群山、进入成都平原,蜀地割据诸侯的部队就直接投了,没经过血战。那么将来的长远结果,就只能走两条:</br> 要么直接放弃对蜀地的经济和财政整合,任其放任自流,这种情况下,蜀人确实会心悦诚服很久。比如西晋灭季汉时,刘禅投了,司马炎一开始也没对蜀地如何,还让本地人可以做本地的官,慢慢自治,大家就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。</br> 但是等到八王之乱、西晋崩盘之后,一旦晋朝需要南方蜀地的钱粮物资、横征暴敛往外运,成汉李氏之类的割据就冒出来了,他们不会甘心于服从东晋小朝廷的。</br> 同理后世五代十国结束时,赵匡胤的军队打到后蜀,一开始倒是很顺,“十四万人齐解甲”直接投了。</br> 可北宋朝廷持续多年把蜀中积累的钱帛往外运,支持中央朝廷的财政和后续用兵开销,于是整个北宋初期,蜀地的叛乱此起彼伏。</br> 哪怕没读过历史书的,不知道那前后十几次叛乱,至少也听过初中课本上的王小波、李顺之事。</br> 到了最后不得不拆分设“川峡四路”,多增加几套冗官班子让他们互相制衡,防止蜀中出现一家独大的统治,这才是四川地名的出处。</br> 所以,刘备军中,如今只有诸葛瑾一人,有足够的高瞻远瞩。</br> 他知道要推进改革,只要将来问蜀地人要钱的压力高过刘璋统治中期,还要避免蜀中出现武力叛乱反抗,那刘备就必须打一场范围可控的、程度有限的血腥立威之战。</br> 现在绵竹等地机缘巧合成了这个立威的工具,那就果断把仗打漂亮,没什么好犹豫的。</br> 西路诸将之中,其他人都不怎么热心学习诸葛瑾的政治远见,唯有魏延倒是很爱学习,这可能也跟他当初投刘之后,在武昌埋头苦学提升的那几年经历有关。</br> 魏延心目中,一直觉得诸葛家的人就是神仙一般的存在,说的话统统都是真理,随便有点什么新的论调,他都深信不疑。没想到此刻却是现学现卖,坚定了张飞等人强攻立威的决心。</br> ……</br> 诸将调整好了心态,也重新坚定了打硬仗的决心。</br> 不再抱怨之前遗留的种种问题、延误战机,总算是做到了上下一心。</br> 大家都向前看之后,事情也就顺畅了些。张飞非常虚心地向法正请教,如何优化目前的攻坚战术,以便更契合绵竹城这边的实际情况。</br> 法正也结合了张飞此前两天强行填土壕沟缺口、试图铺路直通城下时走过的弯路,遇到的问题,缜密分析了一下,建议道:</br> “我军目前用的战术,是跟在涪城时相似的,都是想直接填土结合壕桥车,在护城壕上打开几个口子,把葛公车推过去,直临城墙。</br> 这样的战术,好处是时间快,就只盯着几个点填,填完后的缺口也不用太宽,地面够扎实能过车就行。</br>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9xbd.com/xs/15/15133/7893603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s://www.9xbd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