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95福建御史
推荐阅读:人道大圣、万相之王、鹰视狼顾、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、话筒给你们尽管唱,会唱算我输!、逆天邪神、别这么对我、禁止犯规、人族镇守使、炉炼苍生薪,证我大道果!、
徐阶看到嘉靖皇帝的目光,心里也清楚该自己发表意见了,不管怎么说自己都是当朝次辅。
于是急忙走出半步躬身答道:“近一年浙江、福建、广东倭患频发,各地官府首要精力都应该是放在剿倭上,可能对治下略有松懈。
我记得上上月,才批复了兵部请功奏疏,四、五月间新倭与濂澳月港等处旧寇合掠福建各地,刘焘赴任定计,初战长乐、闽安,先挫倭气再下兴泉,逐月港、崇武诸寇以及崎岭濂澳,兵之所过陆无坚阵,水无完艘。
记得最后定巡抚刘焘首功,剿倭总督胡宗宪次功,福建御倭成绩斐然,不可磨灭刘巡抚功劳,可让其戴罪立功,限期剿灭张琏反贼。”
徐阶提及刘焘在福建任上战绩,嘉靖皇帝这才记起还真有这么回事,不久前才下旨褒奖,而且刘焘担任福建巡抚也不过半年多时间,出现些许纰漏,似乎也不应该就抹杀他的成绩。
思考片刻,嘉靖皇帝才看向严嵩,开口问道:“惟中,你觉得如何?”
“陛下。”
严嵩躬身行礼后才道:“内阁没有收到福建、广东之前关于张琏之人的奏报,都察院也没有奏章上来,直接下旨略有不妥。
福建发生这么大的事儿,刘巡抚因剿倭分身乏术,可福建巡按御史不该知情不报,应先下文让其上报此事,细说详情。”
“周延还没有到吗?”
听到严嵩也是觉得刘焘作为巡抚,任上重心还是在防倭御倭上,而且刘焘甫入闽后,确实也还做的不错,心里也终于放下处置他的想法。
不过被严嵩提及的福建巡按御史,嘉靖皇帝心里就有了几分不喜。
巡按御史,号称“代天子巡狩”,职权很大,凡是地方政事得失,军民利病,都直接上报皇帝,对地方官的监察尤专,大事奏裁,小事立断。
福建有人犯上作乱,巡抚还可以说专心剿倭,那福建道御史对此秘不上报就显得很说不过去了。
看到天子不悦,黄锦急忙急走上前道:“臣这就派人催催。”
看到嘉靖皇帝点头,立马退出大殿,安排殿门外的內侍马上去找左都御史周延,催他赶紧的过来。
约摸一刻钟后,周延终于进了永寿宫,进门就看见几道目光向自己看来,气氛有点不对。
周延在左都御史的位置上已经坐了五年,早已不是官场初哥,马上就意识到有点不对。
“现在福建巡按御史是谁?”
带周延行礼平身后,嘉靖皇帝开口就问道。
“是吉澄。”
对于外派出去的御史,周延自然是清楚的很,所以当即答道。
“他在福建任上做了多久?”
嘉靖皇帝继续问道。
“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大肆侵犯福建后,因他在剿倭之事上颇有建树,是都察院中少有懂的军事之人,所以都察院就没有再轮换。”
此时,就算周延再傻也猜到,福建那边怕是出了大事儿。
不过他对吉澄的评价倒是还算客观,并没有夸大,只是关于吉澄的剿倭之事颇有建树,其实更多的还是福建道御史大多不愿去亲身涉险。
现在看来,各道巡按御史还是应该坚持定期更换才行。
说起来,巡按御史的任期为一年,每年八月出巡,满一载还京述职,其目的就是担心御史被牵扯到各方势力之中,受到地方上的影响,从而难以完成上传下达的工作。
只是到了这些年,巡按制度执行也就不再那么完善,许多御史都不愿意离京,特别是那些南边各道的御史,他们常把责任推到南京都察院御史身上。
此刻,周延已经怀疑,是不是这个吉澄在福建犯了事儿。
“近期可有福建公文到都察院?”
听到嘉靖皇帝问起来,周延思索片刻才摇摇头,答道:“部院没有收到福建的奏报。”
嘉靖皇帝盯着周延半晌,其实从进殿那一刻开始,嘉靖皇帝就意识到周延很老迈,已经不能继续现在执掌都察院的工作了。
别看周延现在才六十一,可是他身体的保养比起严嵩、徐阶这些人差远了。
嘉靖皇帝不知道的是,此时殿里的徐阶看到周延进殿后的样子,心里也是在思索着此事。
徐阶官场阅历丰富,可不是一般的阁臣那样单纯,他曾经因得罪上官被贬到地方,之后又逐渐爬起来,最终重归朝堂。
对大明朝廷的政治格局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的,对于都察院巨大的权利,他看的比当朝任何人都深。
当然,他这个意识最终也会影响到他的学生张居正,并因此导致未来数十年里,明朝党争的急先锋都察院监察御史更加肆无忌惮。
是的,他通过周延进殿来的动作也看出了他身体似乎大不如前,只是他默默记下,打算回去后再好好盘算,筹划此事。
只是,此时的嘉靖皇帝却是有些郁闷的。
对这些官员问罪,一个个都说剿倭有功劳,好像参与剿倭其他什么事儿都不用做了似的。
沿海地方上,难道就只有剿倭一件事儿可做?
不过顾忌到大局,嘉靖皇帝这个时候也不能做出什么处罚决定,最起码在地方上报详情前不能。
“给他看看吧。”
嘉靖皇帝挥挥手,示意道。
随即,成国公朱希忠几步走到周延身前,把广东报来的情报递给了他。
等周延看过后,脸色就更加难看了。
做盗匪就做盗匪,特么的还称帝,还改元,真的是怕自己死的不够快吗?
“下去,都察院叫福建御史尽快上报此事,内阁也让福建巡抚上报详情,不准合奏,让他们单独上奏。”
“遵旨。”
殿里几人不约而同躬身答道。
“福建道其他御史还有谁?”
这会儿,殿里所有人都心里清楚,吉澄的仕途虽不能说完了,但是福建那边肯定是呆不下去了,要还京述职。
问起御史,自然只能是左都御史周延来回答。
上前一步,周延才开口说道:“福建道御史定额七人,实有六人,除出巡的吉澄外,还有王询、方源、闫幼瑜、焦霖,还有魏广德。”
“知道了,都下去吧。”
为了福建的事儿,嘉靖皇帝已经忙了很久了,耽误他不少时间,原本这个时候应该打坐修炼的。
现在政务算是处理完,是否要处置吉澄,还得看下面送上来的奏报怎么说,也不急在一时。
挥挥手,让众人退下,嘉靖皇帝又要继续自己修炼大业。
严嵩、徐阶等人退出大殿,离开永寿宫,一路上所有人都沉默不语,各自盘算着福建的突发事件,只有朱希忠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,出了永寿宫就朝他们抱拳,先行大步而去。
徐阶一边走,一边偷眼看了看周延,心中已经开始盘算是不是让松江府老乡顶替他的职位。
这个人就是潘恩,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,现任刑部左侍郎,一旦周延致仕,潘恩就是徐阶想要推上去的人。
徐阶是松江府华亭县人,两人过去还未高中时就认识,是他信得过之人。
只是可惜,这潘恩和他是一代人,甚至比他还要大两岁,说起来年纪也不小了。
想到这里,徐阶的目光看向前面的严嵩,只要潘恩能控制都察院两三年,应该就足够了吧。
最近两年,徐阶已经敏锐的觉察到嘉靖皇帝对严嵩的不满情绪,似乎有主见削弱其影响力的意思在其中。
现在看看朝堂,严嵩一系的势力似乎已经盛极而衰,开始走下坡路,重要职位上更是逐渐丢失。
特别是近两年六部尚书之位,嘉靖皇帝有意无意的已经把严嵩一系的官员排除在重要部门之外,剩下的唯一臂助似乎就只剩下远在江南的胡宗宪了。
而安排景王就藩一事,更是说明了一切。
不管原本皇帝怎么考虑的,但是在严嵩一系明确倒向景王后,景王就藩已经让现在严家的势力如果热锅上的蝼蚁一样,开始焦躁不安起来。
严家还能维持两年,还是三年?
此时的徐阶,已经有了个大胆的猜测,同时他又考虑到另一件事儿上。
出了西苑大门,朝严嵩、周延拱手告辞后,徐阶钻进了自己的轿子,放下轿帘前他轻声唤来长随,道:“去请高拱高大人,晚上到我府上赴宴。”
说完话,徐阶放下轿帘,眯起双眼靠在椅背上。
福建有人造反称帝的消息,当天散衙前就已经传的京城官场众人皆知的程度,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。
这年头,出盗匪不稀奇,可敢打出造反旗号的就不多了。
谁不知道这么一闹,和朝廷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,朝廷肯定是要发大军围剿的,可不像小股盗匪活动,很多时候朝廷还会听之任之。
魏广德听到福建居然在嘉靖朝就有人起事造反,还打出飞龙国号也是觉得稀奇,印象里后世没怎么看到关于这件事儿的文章,或许因为很快就被围剿了,所以影响力不大的缘故吧。
好吧,其实只要不是陕西闹闯贼,辽东闹建奴,魏广德自然都不会上心,在他有限的认识里,这两股实力才是终结明朝的主要力量。
晚上约了一帮人喝酒,席间他们还以此说笑。
“阁老,你的意思是,让魏广德去福建?”
此时,在徐阶府上一处密室里,徐阶和高拱相对而坐,正在谈论今日他才想到的一个法子。
“我觉得可以用那副青词的事儿,罚他出巡福建,我打听过了,京城里那些监察御史只愿意在京城周边几道巡按地方,南边的各省都是让南京都察院的御史去。
而浙江除了胡宗宪起来外,连着两人御史都在那里吃了瘪,虽然没有丢官去职,却都被打上碌碌之辈的印记,福建山高,更是无人愿意过去。”
“阁老的意思我明白,福建御史,需要有一定军事能力,让魏广德去到是可以,只是他未必愿意过去。”
“今日在永寿宫里,陛下已经对福建道巡按御史吉澄表达出了不满,说起来,他确实失职,现在福建道御史几个人里,也就是魏广德最合适去那里。
更何况,胡宗宪在江南执掌兵马,始终是大患,安排魏广德过去就近监视,我想裕王也不会反对。”
听了徐阶说出的理由,高拱倒是有点心动。
如果是调裕王府其他人南下,高拱还要有所怀疑他的动机。
现在什么情况,裕王继承人的身份已经坐实,所有裕王府中人都在等待这朝廷对他们职位的重新认命,陈以勤、殷士谵等人肯定很快就要被授官升迁,这个时候被派出京城肯定是不好的。
魏广德会不会得到升迁,高拱也琢磨不透,不过他相信魏广德身上打着裕王府的印记,嘉靖皇帝不可能不知道。
高拱还在考虑,对面的徐阶看出高拱的犹豫后就笑道:“其实没那么多好考虑的,裕王的身份已经定下来,剩下更多的还是应该考虑对地方上的控制。
眼下浙江、福建和广东集合了朝廷南边大部兵马,这些人马落在胡宗宪手里,不管是陛下还是王爷,想来都不会放心。”
高拱听到徐阶的话,心里却是一惊,他已经敏锐的觉察到徐阶话里有话,虽然还不敢确定。
“徐阁老的意思是”
高拱迟疑着说道,但是说到一半却不知该怎么继续说下去。
“严阁老致仕之事,应该是快了。”
而徐阶却是毫不犹豫的接话说道:“你琢磨下这两年六部尚书的变化,吴鹏吏部尚书的职位,怕是很快就要换人了。”
“换谁?”
高拱急忙追问道。
徐阶这时候却是翻个白眼,“陛下会选谁我哪里会知道,我们只有举荐之责,却无定夺的权利。”
听了徐阶的话,高拱洒然一笑,确实,吏部尚书号称天官,虽然不能掌控高级官员,可是对于低级官员,特别是地方官这一块,权利确实极大。
高拱这么急切的发问,自然也是对吏部尚书这一职位无比眼热,希望能够有裕王府的人获得,虽然从裕王府里出来的官员中,似乎也只有他才有这个资格。
吏部,实权部门。
“明日我去找善贷分说此事,只要他不反对,我们就按此定计。”
从徐阶这里得到严嵩怕是位不久矣的判断,自然对于江南的兵权,裕王府就无比热衷起来,必须要争一争。
。
。
于是急忙走出半步躬身答道:“近一年浙江、福建、广东倭患频发,各地官府首要精力都应该是放在剿倭上,可能对治下略有松懈。
我记得上上月,才批复了兵部请功奏疏,四、五月间新倭与濂澳月港等处旧寇合掠福建各地,刘焘赴任定计,初战长乐、闽安,先挫倭气再下兴泉,逐月港、崇武诸寇以及崎岭濂澳,兵之所过陆无坚阵,水无完艘。
记得最后定巡抚刘焘首功,剿倭总督胡宗宪次功,福建御倭成绩斐然,不可磨灭刘巡抚功劳,可让其戴罪立功,限期剿灭张琏反贼。”
徐阶提及刘焘在福建任上战绩,嘉靖皇帝这才记起还真有这么回事,不久前才下旨褒奖,而且刘焘担任福建巡抚也不过半年多时间,出现些许纰漏,似乎也不应该就抹杀他的成绩。
思考片刻,嘉靖皇帝才看向严嵩,开口问道:“惟中,你觉得如何?”
“陛下。”
严嵩躬身行礼后才道:“内阁没有收到福建、广东之前关于张琏之人的奏报,都察院也没有奏章上来,直接下旨略有不妥。
福建发生这么大的事儿,刘巡抚因剿倭分身乏术,可福建巡按御史不该知情不报,应先下文让其上报此事,细说详情。”
“周延还没有到吗?”
听到严嵩也是觉得刘焘作为巡抚,任上重心还是在防倭御倭上,而且刘焘甫入闽后,确实也还做的不错,心里也终于放下处置他的想法。
不过被严嵩提及的福建巡按御史,嘉靖皇帝心里就有了几分不喜。
巡按御史,号称“代天子巡狩”,职权很大,凡是地方政事得失,军民利病,都直接上报皇帝,对地方官的监察尤专,大事奏裁,小事立断。
福建有人犯上作乱,巡抚还可以说专心剿倭,那福建道御史对此秘不上报就显得很说不过去了。
看到天子不悦,黄锦急忙急走上前道:“臣这就派人催催。”
看到嘉靖皇帝点头,立马退出大殿,安排殿门外的內侍马上去找左都御史周延,催他赶紧的过来。
约摸一刻钟后,周延终于进了永寿宫,进门就看见几道目光向自己看来,气氛有点不对。
周延在左都御史的位置上已经坐了五年,早已不是官场初哥,马上就意识到有点不对。
“现在福建巡按御史是谁?”
带周延行礼平身后,嘉靖皇帝开口就问道。
“是吉澄。”
对于外派出去的御史,周延自然是清楚的很,所以当即答道。
“他在福建任上做了多久?”
嘉靖皇帝继续问道。
“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大肆侵犯福建后,因他在剿倭之事上颇有建树,是都察院中少有懂的军事之人,所以都察院就没有再轮换。”
此时,就算周延再傻也猜到,福建那边怕是出了大事儿。
不过他对吉澄的评价倒是还算客观,并没有夸大,只是关于吉澄的剿倭之事颇有建树,其实更多的还是福建道御史大多不愿去亲身涉险。
现在看来,各道巡按御史还是应该坚持定期更换才行。
说起来,巡按御史的任期为一年,每年八月出巡,满一载还京述职,其目的就是担心御史被牵扯到各方势力之中,受到地方上的影响,从而难以完成上传下达的工作。
只是到了这些年,巡按制度执行也就不再那么完善,许多御史都不愿意离京,特别是那些南边各道的御史,他们常把责任推到南京都察院御史身上。
此刻,周延已经怀疑,是不是这个吉澄在福建犯了事儿。
“近期可有福建公文到都察院?”
听到嘉靖皇帝问起来,周延思索片刻才摇摇头,答道:“部院没有收到福建的奏报。”
嘉靖皇帝盯着周延半晌,其实从进殿那一刻开始,嘉靖皇帝就意识到周延很老迈,已经不能继续现在执掌都察院的工作了。
别看周延现在才六十一,可是他身体的保养比起严嵩、徐阶这些人差远了。
嘉靖皇帝不知道的是,此时殿里的徐阶看到周延进殿后的样子,心里也是在思索着此事。
徐阶官场阅历丰富,可不是一般的阁臣那样单纯,他曾经因得罪上官被贬到地方,之后又逐渐爬起来,最终重归朝堂。
对大明朝廷的政治格局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的,对于都察院巨大的权利,他看的比当朝任何人都深。
当然,他这个意识最终也会影响到他的学生张居正,并因此导致未来数十年里,明朝党争的急先锋都察院监察御史更加肆无忌惮。
是的,他通过周延进殿来的动作也看出了他身体似乎大不如前,只是他默默记下,打算回去后再好好盘算,筹划此事。
只是,此时的嘉靖皇帝却是有些郁闷的。
对这些官员问罪,一个个都说剿倭有功劳,好像参与剿倭其他什么事儿都不用做了似的。
沿海地方上,难道就只有剿倭一件事儿可做?
不过顾忌到大局,嘉靖皇帝这个时候也不能做出什么处罚决定,最起码在地方上报详情前不能。
“给他看看吧。”
嘉靖皇帝挥挥手,示意道。
随即,成国公朱希忠几步走到周延身前,把广东报来的情报递给了他。
等周延看过后,脸色就更加难看了。
做盗匪就做盗匪,特么的还称帝,还改元,真的是怕自己死的不够快吗?
“下去,都察院叫福建御史尽快上报此事,内阁也让福建巡抚上报详情,不准合奏,让他们单独上奏。”
“遵旨。”
殿里几人不约而同躬身答道。
“福建道其他御史还有谁?”
这会儿,殿里所有人都心里清楚,吉澄的仕途虽不能说完了,但是福建那边肯定是呆不下去了,要还京述职。
问起御史,自然只能是左都御史周延来回答。
上前一步,周延才开口说道:“福建道御史定额七人,实有六人,除出巡的吉澄外,还有王询、方源、闫幼瑜、焦霖,还有魏广德。”
“知道了,都下去吧。”
为了福建的事儿,嘉靖皇帝已经忙了很久了,耽误他不少时间,原本这个时候应该打坐修炼的。
现在政务算是处理完,是否要处置吉澄,还得看下面送上来的奏报怎么说,也不急在一时。
挥挥手,让众人退下,嘉靖皇帝又要继续自己修炼大业。
严嵩、徐阶等人退出大殿,离开永寿宫,一路上所有人都沉默不语,各自盘算着福建的突发事件,只有朱希忠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,出了永寿宫就朝他们抱拳,先行大步而去。
徐阶一边走,一边偷眼看了看周延,心中已经开始盘算是不是让松江府老乡顶替他的职位。
这个人就是潘恩,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,现任刑部左侍郎,一旦周延致仕,潘恩就是徐阶想要推上去的人。
徐阶是松江府华亭县人,两人过去还未高中时就认识,是他信得过之人。
只是可惜,这潘恩和他是一代人,甚至比他还要大两岁,说起来年纪也不小了。
想到这里,徐阶的目光看向前面的严嵩,只要潘恩能控制都察院两三年,应该就足够了吧。
最近两年,徐阶已经敏锐的觉察到嘉靖皇帝对严嵩的不满情绪,似乎有主见削弱其影响力的意思在其中。
现在看看朝堂,严嵩一系的势力似乎已经盛极而衰,开始走下坡路,重要职位上更是逐渐丢失。
特别是近两年六部尚书之位,嘉靖皇帝有意无意的已经把严嵩一系的官员排除在重要部门之外,剩下的唯一臂助似乎就只剩下远在江南的胡宗宪了。
而安排景王就藩一事,更是说明了一切。
不管原本皇帝怎么考虑的,但是在严嵩一系明确倒向景王后,景王就藩已经让现在严家的势力如果热锅上的蝼蚁一样,开始焦躁不安起来。
严家还能维持两年,还是三年?
此时的徐阶,已经有了个大胆的猜测,同时他又考虑到另一件事儿上。
出了西苑大门,朝严嵩、周延拱手告辞后,徐阶钻进了自己的轿子,放下轿帘前他轻声唤来长随,道:“去请高拱高大人,晚上到我府上赴宴。”
说完话,徐阶放下轿帘,眯起双眼靠在椅背上。
福建有人造反称帝的消息,当天散衙前就已经传的京城官场众人皆知的程度,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。
这年头,出盗匪不稀奇,可敢打出造反旗号的就不多了。
谁不知道这么一闹,和朝廷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,朝廷肯定是要发大军围剿的,可不像小股盗匪活动,很多时候朝廷还会听之任之。
魏广德听到福建居然在嘉靖朝就有人起事造反,还打出飞龙国号也是觉得稀奇,印象里后世没怎么看到关于这件事儿的文章,或许因为很快就被围剿了,所以影响力不大的缘故吧。
好吧,其实只要不是陕西闹闯贼,辽东闹建奴,魏广德自然都不会上心,在他有限的认识里,这两股实力才是终结明朝的主要力量。
晚上约了一帮人喝酒,席间他们还以此说笑。
“阁老,你的意思是,让魏广德去福建?”
此时,在徐阶府上一处密室里,徐阶和高拱相对而坐,正在谈论今日他才想到的一个法子。
“我觉得可以用那副青词的事儿,罚他出巡福建,我打听过了,京城里那些监察御史只愿意在京城周边几道巡按地方,南边的各省都是让南京都察院的御史去。
而浙江除了胡宗宪起来外,连着两人御史都在那里吃了瘪,虽然没有丢官去职,却都被打上碌碌之辈的印记,福建山高,更是无人愿意过去。”
“阁老的意思我明白,福建御史,需要有一定军事能力,让魏广德去到是可以,只是他未必愿意过去。”
“今日在永寿宫里,陛下已经对福建道巡按御史吉澄表达出了不满,说起来,他确实失职,现在福建道御史几个人里,也就是魏广德最合适去那里。
更何况,胡宗宪在江南执掌兵马,始终是大患,安排魏广德过去就近监视,我想裕王也不会反对。”
听了徐阶说出的理由,高拱倒是有点心动。
如果是调裕王府其他人南下,高拱还要有所怀疑他的动机。
现在什么情况,裕王继承人的身份已经坐实,所有裕王府中人都在等待这朝廷对他们职位的重新认命,陈以勤、殷士谵等人肯定很快就要被授官升迁,这个时候被派出京城肯定是不好的。
魏广德会不会得到升迁,高拱也琢磨不透,不过他相信魏广德身上打着裕王府的印记,嘉靖皇帝不可能不知道。
高拱还在考虑,对面的徐阶看出高拱的犹豫后就笑道:“其实没那么多好考虑的,裕王的身份已经定下来,剩下更多的还是应该考虑对地方上的控制。
眼下浙江、福建和广东集合了朝廷南边大部兵马,这些人马落在胡宗宪手里,不管是陛下还是王爷,想来都不会放心。”
高拱听到徐阶的话,心里却是一惊,他已经敏锐的觉察到徐阶话里有话,虽然还不敢确定。
“徐阁老的意思是”
高拱迟疑着说道,但是说到一半却不知该怎么继续说下去。
“严阁老致仕之事,应该是快了。”
而徐阶却是毫不犹豫的接话说道:“你琢磨下这两年六部尚书的变化,吴鹏吏部尚书的职位,怕是很快就要换人了。”
“换谁?”
高拱急忙追问道。
徐阶这时候却是翻个白眼,“陛下会选谁我哪里会知道,我们只有举荐之责,却无定夺的权利。”
听了徐阶的话,高拱洒然一笑,确实,吏部尚书号称天官,虽然不能掌控高级官员,可是对于低级官员,特别是地方官这一块,权利确实极大。
高拱这么急切的发问,自然也是对吏部尚书这一职位无比眼热,希望能够有裕王府的人获得,虽然从裕王府里出来的官员中,似乎也只有他才有这个资格。
吏部,实权部门。
“明日我去找善贷分说此事,只要他不反对,我们就按此定计。”
从徐阶这里得到严嵩怕是位不久矣的判断,自然对于江南的兵权,裕王府就无比热衷起来,必须要争一争。
。
。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9xbd.com/xs/3/3315/2391923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s://www.9xbd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