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六章:王佐之才
推荐阅读:你们修仙,我种田、回到74年的我,却觉醒神豪系统、万相之王、人道大圣、宿命之环、为父只想静静看着你长生、苟成神君,宗门让我入赘、男人三十李新年、和同学爸爸谈恋爱、逆天邪神、
豫州,颍川郡。
颍川郡乃是豫州的治所,土地肥沃,水流充沛,人口密集,下辖县城十七座,分别为:阳翟、阳城、轮氏、郏县、父城、颍阳、襄城、昆阳、舞阳、定陵、郾县、临颍、颍阴、许县、新汲、鄢陵、长社。
拥有百姓八十万人,其中仅许昌城就拥有十几万居民。乃是天下屈指可数的大郡。
颍川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据正史记载,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朝代——夏朝,就曾经把都城定在颍川郡境内,当时的名字叫做阳翟。
而且颍川人杰地灵,能者辈出,大禹、夏启等夏朝的开国皇帝就是土生土长的颖川人,其他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迭出不穷,三国之前的重量级人物就有韩非、吕不韦、张良、晁错,三国之后有吴道子、褚遂良等文豪,而三国本土的颍川历史人物更是如同过江之鲫,不胜枚举。
要问三国时期哪个郡出的名人最多,颍川不敢说最多,但却绝对是之一,郭嘉、荀彧、荀攸等人都是曹魏的中流砥柱,而徐庶、钟繇、钟会、陈群、陈泰等人也都是一时翘楚,或者长于内政,或者强于用兵,更是让颍川这个名字在三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颍阴县外,四匹马驻立在城门之前。
为首那人,年纪不过十五六岁,长得眉清目朗,面目弘毅,身上穿着一袭白色长衫,左右腰间各佩着一把宝剑,隐隐之中还有一股凌人之上的卓越气质。
而在这白衣公子左手边的是一名英俊青年,生的面目俊朗,英气勃发,一脸英雄气概。为首者年约二十上下,身高八尺五寸,生的身材颀长,双臂赛猿。
白衣公子右手边的是两名男子,靠近白衣公子的那人一身灰色锦缎,手上则拿着一柄黑色羽扇,身材瘦弱,面色和善,看起来应该是个读书人。
而在这书生边上的那人却和这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只见此人身高九尺有余,金面长须,虎目浓眉,神情严肃,不苟言笑,看起来威风凛凛。
刘御自庆功宴席结束后,便和卢植说道:“卢师,孤听闻颍川人才如过江之鲫,所以孤想去寻找名士出来助大汉荡平黄巾逆贼,所以这里就交给您了。”
“那殿下在路上要小心谨慎,您乃大汉王子,黄巾逆贼肯定会寻找你的下落来威胁陛下的。”卢植叮嘱道。
“不劳卢师嘱咐,孤的将领就由卢师率领了,到时候孤就直接回虎牢关了。”刘御说完后恭手向卢植告辞。
次日,刘御带着文宇、刘伯温、姜松、史克和三百人向着颍川颍阴方向而去。
不出两日就赶到颍阴县城,刘御找了一个向导,在他的带领下,很快来到荀彧居住的地方,刘御打赏了向导一块碎金子,拱手答谢。
在这皇权至上的封建年代,每个富庶的地方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士族存在。而在颍川,最出名的士族自然首推荀氏家族。
要说起荀氏一族的辉煌,至少要向前追溯五百年直到战国时代,中原地区的荀家出了一个著名的儒学大家,名字叫做荀况,他也是后来颍川荀氏家族的先祖。
荀况出生于战国时期的赵国,自幼研习儒家思想,取得了巨大成就,将儒学发扬光大,成为了继孔子、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。而这荀况也就是后人嘴里称呼的“荀子”。
论名气,荀子不及孔、孟两大贤圣,但说起他的两位高徒,绝对是如雷贯耳一般的存在。一个便是法家始祖韩非子,另一个是辅佐秦皇嬴政扫平六国,官拜丞相的李斯。也许有人不知道荀子之名,但不知道韩非与李斯大名的却绝对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。
及至后来,东汉顺帝年间,也就是距今八十年前,荀家又出了一个德才兼备,名扬天下的人物,他的名字叫做荀淑。
荀淑做的官不算大,最高时官拜郎中,后来又做了地方的国相。但荀淑培养出来的八个儿子,却个个都是人杰,皆是德才兼备,品行俱优的贤良,被世人称之为“荀士八龙”。
荀氏八龙之中官职做的最高的是老六荀爽,曾经官拜司空,在东汉时期,司空已经是三公之一,整个大汉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。荀爽的其他兄弟也有出仕在地方担任郡守、国相的,也有隐居修学问道的,俱都为世人称颂仰慕。
而刘辩拍腿称赞的王佐之才便是荀氏家族年轻一代的佼佼者,荀氏八龙老二荀绲的第五个儿子荀彧,被世人称之为“王佐之才”。后来也成为了曹魏的内政领袖,萧何一般的人物,官拜侍中、录尚书事、持节总督曹魏百官,甚至可以称之为“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”也毫不夸张。
到了晚年,曹操权力日渐膨胀,先自称魏公,后来又接受幕僚建议,进爵称魏王。忠于汉室的荀彧对此坚决反对,尽管此时的他已经与曹操亲密无间的合作了二十多年,但作为世代蒙受朝廷隆恩的荀氏传人,荀彧仍然坚定的维护着大汉朝苟延残喘的正统地位。
颍川郡乃是豫州的治所,土地肥沃,水流充沛,人口密集,下辖县城十七座,分别为:阳翟、阳城、轮氏、郏县、父城、颍阳、襄城、昆阳、舞阳、定陵、郾县、临颍、颍阴、许县、新汲、鄢陵、长社。
拥有百姓八十万人,其中仅许昌城就拥有十几万居民。乃是天下屈指可数的大郡。
颍川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据正史记载,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朝代——夏朝,就曾经把都城定在颍川郡境内,当时的名字叫做阳翟。
而且颍川人杰地灵,能者辈出,大禹、夏启等夏朝的开国皇帝就是土生土长的颖川人,其他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迭出不穷,三国之前的重量级人物就有韩非、吕不韦、张良、晁错,三国之后有吴道子、褚遂良等文豪,而三国本土的颍川历史人物更是如同过江之鲫,不胜枚举。
要问三国时期哪个郡出的名人最多,颍川不敢说最多,但却绝对是之一,郭嘉、荀彧、荀攸等人都是曹魏的中流砥柱,而徐庶、钟繇、钟会、陈群、陈泰等人也都是一时翘楚,或者长于内政,或者强于用兵,更是让颍川这个名字在三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颍阴县外,四匹马驻立在城门之前。
为首那人,年纪不过十五六岁,长得眉清目朗,面目弘毅,身上穿着一袭白色长衫,左右腰间各佩着一把宝剑,隐隐之中还有一股凌人之上的卓越气质。
而在这白衣公子左手边的是一名英俊青年,生的面目俊朗,英气勃发,一脸英雄气概。为首者年约二十上下,身高八尺五寸,生的身材颀长,双臂赛猿。
白衣公子右手边的是两名男子,靠近白衣公子的那人一身灰色锦缎,手上则拿着一柄黑色羽扇,身材瘦弱,面色和善,看起来应该是个读书人。
而在这书生边上的那人却和这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只见此人身高九尺有余,金面长须,虎目浓眉,神情严肃,不苟言笑,看起来威风凛凛。
刘御自庆功宴席结束后,便和卢植说道:“卢师,孤听闻颍川人才如过江之鲫,所以孤想去寻找名士出来助大汉荡平黄巾逆贼,所以这里就交给您了。”
“那殿下在路上要小心谨慎,您乃大汉王子,黄巾逆贼肯定会寻找你的下落来威胁陛下的。”卢植叮嘱道。
“不劳卢师嘱咐,孤的将领就由卢师率领了,到时候孤就直接回虎牢关了。”刘御说完后恭手向卢植告辞。
次日,刘御带着文宇、刘伯温、姜松、史克和三百人向着颍川颍阴方向而去。
不出两日就赶到颍阴县城,刘御找了一个向导,在他的带领下,很快来到荀彧居住的地方,刘御打赏了向导一块碎金子,拱手答谢。
在这皇权至上的封建年代,每个富庶的地方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士族存在。而在颍川,最出名的士族自然首推荀氏家族。
要说起荀氏一族的辉煌,至少要向前追溯五百年直到战国时代,中原地区的荀家出了一个著名的儒学大家,名字叫做荀况,他也是后来颍川荀氏家族的先祖。
荀况出生于战国时期的赵国,自幼研习儒家思想,取得了巨大成就,将儒学发扬光大,成为了继孔子、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。而这荀况也就是后人嘴里称呼的“荀子”。
论名气,荀子不及孔、孟两大贤圣,但说起他的两位高徒,绝对是如雷贯耳一般的存在。一个便是法家始祖韩非子,另一个是辅佐秦皇嬴政扫平六国,官拜丞相的李斯。也许有人不知道荀子之名,但不知道韩非与李斯大名的却绝对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。
及至后来,东汉顺帝年间,也就是距今八十年前,荀家又出了一个德才兼备,名扬天下的人物,他的名字叫做荀淑。
荀淑做的官不算大,最高时官拜郎中,后来又做了地方的国相。但荀淑培养出来的八个儿子,却个个都是人杰,皆是德才兼备,品行俱优的贤良,被世人称之为“荀士八龙”。
荀氏八龙之中官职做的最高的是老六荀爽,曾经官拜司空,在东汉时期,司空已经是三公之一,整个大汉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。荀爽的其他兄弟也有出仕在地方担任郡守、国相的,也有隐居修学问道的,俱都为世人称颂仰慕。
而刘辩拍腿称赞的王佐之才便是荀氏家族年轻一代的佼佼者,荀氏八龙老二荀绲的第五个儿子荀彧,被世人称之为“王佐之才”。后来也成为了曹魏的内政领袖,萧何一般的人物,官拜侍中、录尚书事、持节总督曹魏百官,甚至可以称之为“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”也毫不夸张。
到了晚年,曹操权力日渐膨胀,先自称魏公,后来又接受幕僚建议,进爵称魏王。忠于汉室的荀彧对此坚决反对,尽管此时的他已经与曹操亲密无间的合作了二十多年,但作为世代蒙受朝廷隆恩的荀氏传人,荀彧仍然坚定的维护着大汉朝苟延残喘的正统地位。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9xbd.com/xs/7/7275/5077865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s://www.9xbd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